晨报记者 陆乙尔
2022年暑期档即将结束,科幻喜剧片《独行月球》以约27亿元票房独领风骚,“笑泪交织”“笑中带泪”“宇宙级浪漫”,观众在影院里为故事、为角色捧腹大笑,也感动落泪。让人哭湿了几包纸巾的结局、独孤月和马蓝星的感情、沈腾马丽再合作的火花……导演张吃鱼在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讲述了他对影片故事的理解和幕后趣事。
现在的结局是最好的归宿
【资料图】
“我更多地还是追求最后的那种感动”
《独行月球》根据同名漫画改编,张吃鱼透露,漫画吸引的他的点,主要还是在于故事本身和戏剧情境。
“首先从起承转合的钩子阶段来讲,一个地球人被落在月球上,然后亲眼目睹地球遭到陨石撞击,以为地球毁灭了,这个钩子非常吸引人。其次是你非常想知道这个人之后该怎么办,他以为自己成了全宇宙最后一个人,在月球上破罐破摔,但他没想到的是其实地球上还有幸存者,这些幸存者通过直播又看着他各种社死的场面。戏剧情境特别适合麻花的风格。”
片中,沈腾饰演的独孤月为守护地球欣然赴死的结局,让许多观众哭红了双眼。那么,导演有想过其他的结局吗?
张吃鱼坦言,他确实从来没有考虑过别的结局,因为现在这个结局,对于影片也好,角色也好,都是最好的归宿。“我觉得独孤月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中间人,变成最后站在地球和陨石中间,升华了‘中间’的概念。他从一个孤独的人,变成我们全世界都在注视着、关心着的人,从默默暗恋,变成最后能和女神交心。所以我觉得对独孤月来说,他的人生已经圆满了,而且我更多地还是追求最后的那种感动吧,对我来说是更想要的。”
“沈马”组合很少有直接对手戏
“如果真的放到同屏,反而没有感觉了”
除了结局以外,独孤月和马丽饰演的航空中心指挥官马蓝星之间的感情线,颇让人意难平,也赚到了无数观众的热泪。
在张吃鱼看来,马蓝星对于独孤月来说就是一种一眼万年和命中注定,“我们一开始也想是不是需要再铺得更扎实一些,去交代他为什么喜欢,后来我就想展现这种美好的爱情,其实不需要追求那么多的为什么。”
而独孤月之于马蓝星,张吃鱼觉得最后是超脱了爱情,不单单有爱的那一部分,“十几年后她再遇到独孤月的时候,她的余生已经不可能再忘记这个人了。”
还有许多观众遗憾,《独行月球》是“沈马”组合时隔多年再次合作的电影长片,但片中很少有直接对手戏。对此,张吃鱼解释称,他恰恰喜欢的就是这种柏拉图的感觉:“这是基于这个故事讲的还是地球和月球的故事,应该把两人之间38万公里的空间距离利用好。当然我也知道,可能没有那么多实际上的同屏,但我们用了很多分屏的手段,让观众感受到大家好像在同框。而且恰恰是这样做,观众知道他俩不在一个地方,但看上去他俩又好像在一起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我反而觉得更能准确地表达他俩这段感情关系,如果真的放到同屏,反而没有感觉了。”
沈腾第一次挑战大量绿幕拍摄
“和‘金刚鼠’先演一遍,和空气再演一遍”
《独行月球》是沈腾第一次挑战有大量绿幕拍摄、需要无实物表演的电影,张吃鱼对此详细解释了这次表演的难度。
“影片中有非常多的室外场景,在场景上面需要演员去想象。演员演戏非常需要对手给予的刺激,结果腾哥的对手往往是空气。比如说他和金刚鼠的对手戏,其实会和演金刚鼠的郝瀚先演一遍,郝瀚演完以后先撤,我们需要他和空气再演一遍。而且我们对腾哥的要求是,他和空气演的这一遍演得更好。如果在他和郝瀚和他和空气这两条中间要取舍的话,我会优先选他和空气的,因为这样后期可以省一道擦除郝瀚的工序。所以难度确实还是非常高的,我觉得腾哥确实能力非常强,头几天他适应了一下,以后基本上就好了。”
张吃鱼举例说,比如独孤月在月球上看地球上的人为他爆灯,其实演的时候就是对着一块绿布去想象地球给他爆灯,他的情绪是需要立刻调动出来的。还有独孤月和地球第一次通话,他这边是一段完全无台词的完整表演,难度都非常大,“当时腾哥就坐在那,也不需要现场导演给他提示,说一下那边说了什么台词,他自己做了,直接一条就下来了。”
《独行月球》从筹备到拍摄制作再到上映,前前后后花了近5年时间,其中特效制作就花了3年,但对于张吃鱼来说,他习惯也非常享受像这样投入很长时间干一件事,之后也会继续拍摄这类特效电影,继续拍“充满想象力,特别有浪漫气质”的电影。“我自己非常喜欢这类特效多的电影,对绿布还挺有感情的。如果是实景拍摄,往往拍完以后是啥样就是啥样,能修补得很少,但绿布对我来说像空白的画板,无论什么时候我有新鲜的想法,都可以随时在这块画布上加上去。”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陆乙尔
标签: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