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包永婷9月24日报道:说起张乐平,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三毛”,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其他儿童题材漫画。1956年,受时任主编鲁兵的邀请,张乐平为儿童刊物《小朋友》绘画。从第一幅漫画《多么难为情》(刊登于《小朋友》杂志1956年第14期)到最后一幅漫画《一棵大白菜》(刊登于《小朋友》杂志1966年第9期),张乐平一画就是十年,用自己幽默的画笔描绘出新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这157幅漫画结集为《我们的故事》,近日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次出版彩图拼音版。 作为“阅读走进如常生活”系列活动之一,今天下午,《三毛的朋友们·我们的故事》新书分享会在钟书阁绿地缤纷城店举行。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三毛漫画主编唐兵表示,今年出版新书《我们的故事》有着特殊的意义,纪念张乐平先生逝世30周年和《三毛流浪记》发表75周年。
【资料图】
纪念一位画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再一次走进他的作品。张乐平的幼子张慰军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汪宁来到活动现场,先后为读者解读三毛漫画和《我们的故事》,聊聊画家张乐平创作漫画背后的故事。 “父亲为了画好流浪儿是花了不少工夫的。”张慰军从1935年父亲在上海《晨报》上发表的第一幅三毛漫画讲起,向读者娓娓道来父亲的艺术人生。他回忆,父亲当时与流浪儿交朋友,向流浪儿讲述自己少时丧母、当学徒的经历,流浪儿也跟父亲讲述各自的苦难童年。结合丰富的生活素材,张乐平以扎实的绘画功底,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力,创作了被世界漫画史铭刻的作品《三毛流浪记》。 三毛所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已远去,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读三毛?在张慰军看来,三毛漫画拥有穿越时空、超越时代的不朽魅力,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给予人们心灵上的震动和精神上的鼓舞。三毛正直善良、见义勇为、聪明机智、乐观向上的精神内核永恒不变,陪伴了几代读者成长。
2022年是儿童刊物《小朋友》创刊100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将张乐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在《小朋友》上的漫画结集,并邀请画家对原图精心着色,并配以简练的文字解说,首次推出《我们的故事》彩图注音版。 “《我们的故事》对父亲来说很重要的一部作品,却是不为人所熟知的作品。”张慰军表示,这也是让他印象最深的书,因为自己是看着父亲将这些漫画创作出来的,“父亲创作总是很认真仔细,他经常到幼儿园、学校、少年宫去,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汪宁担任《我们的故事》着色团队指导老师。他认为,张乐平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出神入化的绘画技巧,使他对笔下人物和场景的把控游刃有余。他所画的人物虽只有寥寥数笔,却极其传神,呼之欲出,而环境的刻画则抓住重点,以简胜繁。“张乐平对无字儿童连环漫画作了重要探索,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
《我们的故事》由“美德篇”和“品行篇”两本书组成,描绘的是沐浴在阳光下的幸福儿童。他们在家庭和校园里,在学习、劳动和玩耍中,和弟弟妹妹、亲人以及同学,在养鸡、喂鸭、逗猫的日子里,发生了像冰糖葫芦一样一串又一串的故事,读起来爱不释手。张乐平曾说:“只要留意,生活里是有画不尽的题材的。”他画了画,往往先给小朋友们看,看得懂的,才拿出去发表。孩子们平平常常的生活故事在他的的笔下变得鲜活和灵动,读起来有滋有味,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故事》中关于爱的主题占了大多篇幅,可以说是爱的教育。在《妈妈,我要洗脸了》《妈妈多辛苦啊》一组漫画里,“我”看到小猫洗脸、妈妈洗衣服,产生了自尊自爱之心;《给小树保暖》《爱护小羊》的“我”将妈妈爱护“我”的爱传递出去,懂得爱自然、爱生命;《铺草》《送菜》里,“我们”帮助路人铺草、帮助老人提菜篮子,表达了对他人的善意,展现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 现代儿童的生存环境呈现内卷和焦虑的趋向,在这种状态下,重温张乐平对儿童的爱的教育之书,会格外感到温暖和珍贵。记录儿童细碎日常美好行为的《我们的故事》不仅映照了儿童心里的善与爱,也将给予儿童情感发育和心理发育以有益的影响。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