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漫步在秋日街头,保存着上海城市发展记忆的老建筑和历史街区,颇受市民游客的喜爱。岁月变迁,历史街区如何更好的满足人们当下的生活、居住和文化需求,近年来,上海逐步开展了一系列渐进式、由点及面的社区更新行动。
高安路淮海中路的街角,最近有了新变化,新增了垂直绿化带和非机动车停车棚,车棚朝马路的一面还暗藏巧思,百叶窗样式的栏杆上,画上了13幢优秀历史建筑。天平街道办事处主任蔡辉介绍:“不足1米4的空间里,既要满足非机动车的停放,还要满足人行通道的需求,其实相互的矛盾还是很大的。”此前,这个街角通行混乱,存在安全隐患,于是街道与上海图书馆协调,绿化上了墙,既不损失面积,又把空间腾了出来,更重要的是,风貌更新跟街区的整体气质十分和谐。
沿着高安路往南走转进18弄,四个圆柱形铁桶出现在上街沿上。这又是什么呢?保安人员按动按钮,四个圆桶慢慢升起,藏在地下的四个分类垃圾桶现身,“四色兄弟”整整齐齐,原来这是徐汇区首个建在小区里的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目前在整个上海都不多见。 风貌区的老式里弄里寸土寸金,这条弄堂主干道仅四五米宽,原本的垃圾桶只能挤在一米宽都不到的上街沿角落。如今,引入升降式垃圾厢房,视觉、嗅觉污染一次性解决,干净整洁的垃圾桶也便于环卫工人操作。空间不大、文章不少,是历史风貌区改造的特点。如何保留住历史风貌,又激活居住、文化、商业等功能,在上海有不少创新实践。
位于汶水路上的静安新业坊,前身是上海冶金矿山机械厂,作为上海近代工业向现代工业迈进的历史缩影和见证,街区在改造之初,就确立了保留保护工业建筑风貌的原则。去年底,“遇见博物馆”租下了第三车间的整个厂房。老厂房独有的挑高空间,与艺术碰撞出奇妙的火花。遇见博物馆讲解组组长徐娇说:“希望来到遇见博物馆的观众不仅有观展体验,也希望能够满足艺术爱好者多样化的需求。”如今,这个占地7.7万平米的工业遗址,已经成为多元业态的产业园区,吸引了30家企业入驻。
不久之前入驻的科创企业摩登汽车,看中的就是园区对于Z世代的吸引力,二次元、宠物、粉丝经济,都能在这里萌发。摩登汽车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李原说:“我们一来就发现这个园区首先有很多年轻人,有很多创新企业,把我们的产品带得更时尚更潮。”静安新业坊总经理薛莹表示:“特别有些科创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层高和承重,在我们园区就能得到比较好的满足。”城市一隅,旧时厂房焕然一新,历史街区改善居住功能。老建筑、老街区,铭刻着时间的痕迹,也继续适应着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轨迹,新旧之间,或许是对岁月最好的诠释。历史风貌修复设计师谭若霜介绍:“就像非常有年纪的老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从而更好地和这个社会融入到一起,进行更好的新的循环。”(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滢 施政)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