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卫镇明卫佳苑建于2018年,属于纯动迁房小区,共涉及13个村居,住户约4200人,其中老年人的占比在30%左右。从开放式的“农家小院”到封闭式的“社区大院”,辖区老人对这一环境转变难免会存在不适应。近年来,明卫居民区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做好提“硬件”、强“软件”升级改造项目,努力提升老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紧贴老人需求,打造“幸福驿站”
聊天、看书、打牌……在金山卫镇的明卫茶馆课堂里,老人们说说笑笑,纷纷沉浸在愉快欢乐的氛围当中。“大家聚一块热闹!我住得近,只要没事就会过来。”70岁的居民陆连宝笑着说。
【资料图】
据了解,茶馆课堂占地约为200平方米,紧挨着明卫居委会,是辖区老人经常来“打卡”的地方,从早上7点到下午2点,每天大概有七八十位老人来这里参加活动。
谈及在这里的生活,老人们交口称赞,“时间长了,大家彼此都很熟悉,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话题,很喜欢过来”。老人还提到,在这里不仅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居委会还经常组织他们开展包汤圆、写对联、做手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辖区老人多,转化为社区管理后,小区内可供活动的场地少,我们结合老人需求,积极整合社区资源,从完善基础设施做起,建立了茶馆课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据明卫居委会副主任朱冬梅介绍,为丰富服务内容,居民区还积极向第三方公益组织争取社区独居长者支持项目,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帮助老人建立社会支持,更好地满足老人精神文化需求。
“一老一小”结对,把服务送上门
不仅硬件条件改善了,明卫居民区的为老服务水平也在逐渐提升。“阿婆,昨天给您打电话没打通,今天特意过来看看您。”龚秀华来到85岁的独居老人杨阿婆家中,一边帮助老人收拾家里的卫生,一边和她唠家常,询问近几日的生活状况。
龚秀华今年60岁,是小区的志愿者骨干,杨阿婆是她结对帮扶的对象,平日里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到老人家里坐坐,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询问服务需求。她表示,“老人要的不多,只想有人多陪陪她,多给她点关心”。
为做好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日常服务,明卫居民区注重发挥邻里守望的积极作用,组建了一支10人的志愿服务队伍,队员的平均年龄为60岁,均由楼组长、志愿者骨干与热心居民组成,定期到老人家中开展探访关爱服务。
朱冬梅说,“经过前期的摸底排查,小区共有高龄独居以及纯老家庭老人共91人,他们分散在5个微网格内。接下来,我们依托‘小老人’志愿者,采取‘划片包干’制,针对性地开展暖心、暖情服务”。
搭建自治平台,提升老人自我价值感
吉祥喜庆的装扮、干净整洁的环境、文明和谐的氛围……去年10月,明卫佳苑小区1号楼“和谐楼”成功创建“美丽楼组”,焕然一新的环境面貌让居民幸福感倍增,闲来无事时,大家经常聚在这里“嘎讪胡”。
据了解,以前这栋楼经常会发生乱扔垃圾、楼道内乱停车的现象,居委会多次劝说,但效果仍不理想。为此,居民区结合打造美丽楼组的契机,组建了“佐邻佑舍”志愿服务队,并搭建“竹莲厅议事会”平台,为队员们沟通交流、协商议事提供便利。
“队员们都是楼道内的‘小老人’,他们很愿意发挥余热,我们也要积极为他们搭建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朱冬梅说。
队伍成立后,在楼道党员的带动下,老人们干劲十足,起草文明楼宇倡议书、粉刷门厅、装饰楼栋……议事会上,大家纷纷贡献自己的“金点子”。“我已经退休了,空闲时间比较多,希望能够发挥专长,在参与社区建设中丰富充实日常生活。”65岁的党员沈雪华说。
据朱冬梅介绍,“和谐楼”的打造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接下来,居民区将组建更多的“佐邻佑舍”志愿服务队,在打造和谐温馨的“邻里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居民自治共治活力。
标签: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