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江十年禁渔进入第三年,上海段禁捕管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禁渔之难在于执法端的主动防范,监管端的高效溯源、多部门以及各省市的协调协同。30日,市人大启动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情况专项监督启动会,数字化赋能和更健全的机制保障成为相关政府部门提炼的重点经验。“数字化有效提升大江大河的治理效率,但也要注意覆盖小江小河,比如进一步落实河长制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市人大代表、上海施泉葡萄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卢玉金建议,将数字化和机制有效融合。对于禁渔工作,市人大常委会明确要求:长江禁渔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各级部门密切配合协同,“监督主要是发现问题,剖析深层次原因,共同推动难题解决。”
数字赋能执法监管及时发现、响应和处置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直接关乎禁渔成效。启动会上,市公安局坦陈难点:譬如长江口水域宽阔,非法捕捞违法犯罪行为多发生在夜间,作案人员反侦查意识较强,给巡防、发现、查缉带来较大难度。如何变被动发现为主动防范?市农业农村委牵头整合船舶登记信息共享平台和渔船动态监管平台,在全国率先建成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于上海长江口3200平方公里水域,实现智能发现、智能告警、综合研判、调度指挥、属地监管、现场查处和信息共享,“目前该系统及配套执法机制正全面运行,已接入上海市城运中心,属地网格管理单元也正在铺设中。”依托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试运行,市公安局关注如何结合智慧海防、水域卡口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健全“数字+机制”、“人防+技防”监管模式,全方位加强水域警戒和预防能力。市农业农村委聚焦加强省市间执法信息共享:完善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预留对接端口,适时推进与周边省市的执法数据互联互通,逐步实现水上执法数字化转型。水上不捕也要市场不卖,提升监管效率关键在于搭建成熟的溯源体系。眼下,市市场监管局正推进水产品市场流通追溯监管平台建设,“当前完成的一期系统,功能可实现水产品养殖、生产和流通消费等环节的追溯信息上传及追溯监管工作。新增水产品追溯品种涵盖百姓日常生活常见的水产品。江阳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重点关注的5家大型批发市场、755家标准化菜市场、572家商超餐饮的追溯信息已经上传,累计上传水产品追溯数据50余万条。”
机制保障协作共治“禁渔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物种鉴定、没收水产品移送等方面的难题,建议相关部门在这些方面多研究、协调。”市市场监管局直言。在总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禁渔,高效协同是难点:既要求部门之间协作也关乎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治。对此,市公安局将强化联动机制:继续放大与农委、市场监管、长航公安、海警等部门的合作优势,并把联动平台延展至区级公安机关,用活、用好省际长江口禁捕管理、长三角警务一体化等机制。市农业农村委联合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强化协查等工作机制;协同各地区、各条线执法部门,深化执法合作、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联动合力,加快推进智能管控系统对接共享,打造长三角禁渔执法一体化新模式,“接下来重点加强省际、部门、市区多方的联合执法、联动监管和问题线索协作办理、执法信息互通共享。”市市场监管局先后与长三角地区、沿江十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跨区域长江禁渔联动执法工作机制,“牵头南通、舟山地区相关部门成立市场检查组,共组织四次专项执法行动,并实地赴南通开展督导检查。”市交通委开展联勤联动:执法部门联合本市青浦区、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交通执法部门在太浦河江浙沪交界附近水域开展长三角水上交通联合执法行动。
政策关照退捕渔民积极稳妥引导退捕渔民就业创业,确保退得出、稳得住、能小康,事关他们切身利益以及十年禁渔目标顺利实现。市农业农村委列出一组数据:全市194名长江退捕渔民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社会保障是退捕渔民的关注重点和主要诉求。事实上自2004年,上海就开始探索渔民相关制度,将全市专业渔民统一纳入“小城镇社会保险”管理,并于2014年调整为“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市财政局表示,近年来,崇明等区对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就业帮扶,鼓励其参加政府补贴培训提高技能并给予择业指导,对符合市区促进就业扶持政策的人员及时兑现就业补贴。同时,鼓励各乡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招录就业困难渔民,逐步解决渔民就业问题。市人社局提出精准就业帮扶,譬如着力提升培训质量,摸清退捕渔民培训意愿,紧贴产业发展需求,量身打造更具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项目。截至今年2月底,需转产安置的122名渔民安置率达100%,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29人。在此基础上,卢玉金建议对渔民生活情况进行更大范围的调研,“比如是否有可能将非全职的渔民纳入调研范围,以期保障更多渔民利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毅松出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