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案怎么写 化石吟教案范文分享

时间:2023-03-31 09:07:40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是一首科普小诗,现在请欣赏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化石吟教案。


(资料图片)

化石吟教案一

[文本解读]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是用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以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形式。在文中有“赞颂”的意思。教学这首诗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理解诗的内容,二是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知识的兴趣,进而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好教材。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得益于自然知识。教学中采用“朗读法”和“联想想象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音乐美和情感美;联系自然科学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想象远古生物那神奇的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有关化石的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看图片,导入。

1、 出示始祖鸟化石及其复原图。(第一张幻灯片)

2、 师述:一块坚硬冰冷的石头,因保留了动植物的遗体、遗迹而成为化石。伟大的科学家们通过科学的推测、大胆地想象,复原出远古生物原本美好的形态。看来,地下宝藏不仅指金银珠宝,还指这各形各色的化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化石吟》。“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在这里有“赞颂”、“咏叹”的意思。

二、 读课文,理解。

1、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读后的感悟。

以“这是一首……的诗”说话。

2、 指导朗读。

① 教师出示一二节的诗文,示范朗读。(第二张幻灯片)

② 学生仿读其他各节。

③ 展示朗读效果。

3、 比较朗读,体会开头的好处。

比较原诗和改动的诗,看有什么不同?(第三张幻灯片)

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没有腿/最早的树儿不开花

明确:用一系列的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也能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还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

望,感染读者,让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象一万年前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的奇妙的故事。

三、 合作改写

1、 我们常说写文章要开篇点题,那么这篇文章点题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师述:是呀,化石开口讲了话,帮助我们解答疑难。化石都讲了些什么?我们来探究一下。四人为一组来合作学习。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诗,根据诗的内容,将诗的语言改为自己的语言。怎么说?这样说: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化石啊,你的存在,否定了上帝造人、上帝造万物是多么荒谬。其实,生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这是你告诉我们的最平凡的真理。

2、 学生合作,分组读诗,讨论,说话。

3、 学生自由交流。

4、 老师小结:通过合作学习、朗读与改写,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诗歌的内容。那么同学们知道恐龙、猛犸的故事吗?给大家讲讲吧。(随即补充有关资料与图片)

恐龙是远古爬行动物的一种,原来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因为初期发现和记述的这些爬行动物个体比较大,看上去有点“恐怖”。其实,现在知道,恐龙有大有小,有的长达数十米,有的不到一米。有肉食的,有食植物的。生活在陆地上或沼泽附近,也有在空中飞的翼龙。两千多年前,它们曾是地球上高傲的主人。它们生存了上亿年之久,足迹遍及世界各角落,又突然间全部消亡,留下无数令人伤感的化石和让人猜测的迷团。

猛犸又称古象,作为大象的祖先,它们体形比象大,嘴里伸出的獠牙比当代象要长得多,看上去,给人青面獠牙的感觉,而不像现在的大象那样温驯。

1901年,人们发掘出一具完整的猛犸化石。猛犸头骨有损伤,肌肉中有明显的充血,嘴里还有没来得及咽下去的青草。科学家推测:在远古的某个秋日,一头猛犸漫步在河岸边,不时用长鼻子将青草卷进嘴里。突然,河岸边的土层发生坍塌,这头猛犸毫无防备地陷了进去,但它奋力挣扎总算站起来的时候,又有大批的岩块砸在它的背上……它就这样遭遇灭顶之灾,陷入深渊中,最终窒息而亡。

四、 拓展练习

1、出示鱼化石或琥珀化石的图片,让学生复原其形象或想象其成因。

2、下面是艾青写作的《鱼化石》比较其与本文的异同。

《鱼化石》 ——艾青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埋进了土层;

过了亿万年/地质勘察队员/在岩层中发现了你/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动弹不得;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五、 总结本文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作者以诗的形式,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那令人神往的让人惊叹的生物世界。诗人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化石文章开篇就以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进而将读者引入对远古生物世界的探密中,具体抒写了遐思的内容。最后回答问题,呼应开头,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总之,本诗通过对化石的赞颂,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奇妙和人类的伟大。

化石吟教案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一、精心导入。

视频导入,引发兴趣。

(边放映视频边引入导入)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课堂五分钟口语交流。

内容:根据自己的条件,课外请老师、专家、或观看专题片、查找资料,研讨一下你对“恐龙”的认识。

教师本小结导入:我小时候曾经看过《恐龙特级*克塞号》,你们大家看过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里面有恐龙。你们大家看过哪些有关于恐龙的那些作品?

学生:小组发言。

教师:你们认为恐龙还能从这世界上出现吗?为什麽?

学生:小组发言。

教师:现在我们只能目睹恐龙的化石了。也许有很多关于木鱼石的传说啊。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不禁也想走入《化石吟》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本小结导入:大家听我读这篇课文,让自己的灵魂随着我朗读的声音飞起来吧。

1、教师倾情范读。

教师:古语说:“请出于蓝而胜于蓝”,下面请各小组准备抗争。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朗读比赛。

2、学生朗读比赛。(请三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两小节。)

四、精读圈点,勾画疑难。

1、教师本小结导入:有一句话叫做“读从中悟”,下面各小组迅速默读。完成自己的任务:

123组研讨课文文章的主题思想。

456组研讨1、2的段意。

789组研讨1、2段课文语句的理解。

10 组研讨难点探讨:最早的鱼儿为什麽没有下巴?

最早的鸟儿为什麽嘴里长牙?

11、12组研讨课文的整体构架。

(注: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将阅读中的感受和疑问标记出来。出示幻灯片,指导圈点勾画的方法。仅供参考。)

×××××表示写得精彩的语句。

----------表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表示要理解的字词句。(共同任务)

五、合作探讨,理解内容。

教师本小结导入:哪一个小组的同学准备得好呢?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探讨这些内容。当一个小组释疑时其他小组注意听,边听边整理笔记。看哪一个组的同学表现得好。如果小组有一名同学没有注意听讲,扣掉这个小组两颗星。

1、小组合作交流,其他组的同学整理笔记。(注意:学生释疑的时候以读穿叉。)

123组出示课文文章的主题思想。

456组出示1、2段的段意。

789组出示1、2段课文语句的理解。

10 组出示难点探讨:最早的鱼儿为什麽没有下巴?

最早的鸟儿为什麽嘴里长牙?

11、12组研讨课文的整体构架。(板书)

六、回读思考、感悟生活。(课下作业)

1、观看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片断,写观后感。

2、比较阅读艾青的《鱼化石》谈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七、教师小结:(音乐木鱼石的传说)(《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说话……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向我们讲述美好的传说吗?让我们对这以单元的课文拭目以待,好,下课!

标签:

来源:互联网
0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