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辩论赛也叫论辩赛,还叫做辩论会。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辩论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1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视频,希望你能够喜欢。
CCTV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简介
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的前身是国际大专辩论赛(以下简称“国辩”),最早于1986年在新加坡首创,由新传媒集团主办。因为参赛者都是大学和专科院校的学生,所以称为“亚洲大专辩论会”。从1993年中央电视台正式成为辩论会的主办方之一,辩论会也更名为“国际大专辩论会”,2007年起正式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
辩论会每两年一届,轮流在新加坡和中国大陆举行,历时二十载,今年已经是第十届,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广受好评,中国和新加坡的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席总决赛暨颁奖晚会并给予高度评价,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上百所世界著名大学都曾参赛,为中外青年学子架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对展示和传播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中央电视台有影响的大型品牌活动。
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以汉语作为参赛语言和思维载体,以一种文化交流、思想交锋的形式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向外传播。通过主办方不断地推陈出新,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正逐渐从亚洲走向全世界,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辩论会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辩论形式和贴近民生的现实辩题,促进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使命感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推动力。辩论的目的不是对抗,而是借助一种“针锋相对”的交流形式来促进不同的人、不同文化、不同观点在锐意进取的同时求同存异、和谐交融,这也正是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的宗旨和意义所在。
“国辩”自开办以来,在中国举行的总决赛,国家有关领导人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亲临比赛现场。从普通的辩论爱好者到专家学者,从青年学生到上班一族,历届比赛都倍受大家关注和好评。“国辩”作为辩论界的传统大型赛事,已经成为了华语辩论的最高舞台,来自各大院校的辩手在这一舞台上各显神通,尽展雄辩风采。而比赛的结果对于辩手来说或许也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享受到备赛与比赛的乐趣,结交了各地志同道合的辩手,收获了丰富的比赛经验。
“国辩”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辩手和社会人才,从93年复旦大学的蒋昌建到97年首都师范大学的王慰卿,从99年西安交大的路一鸣到01年武汉大学的余磊,从03年台湾世新大学的黄执中到07年澳门大学的刘京京。他们在辩场上是亿万观众注目的焦点,在场下则成为广大辩手们崇拜的偶像。优秀辩手的辩论风格被后生辩手们模仿,辩论技巧为辩论爱好者所研究、学习。无论是蒋昌建的高屋建瓴慷慨激昂,还是余磊的逻辑之清反应之快;无论是黄执中发人深省的故事型总结,还是刘京京力挽狂澜的抓点说理型结辩,他们的卓越表现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留下了一段段经典的交锋。优秀辩手们也通过“国辩”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为自己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铺上了一条便捷通畅的大道。
除了比赛队伍上场的阵容,另一个颇受大家关注的便是比赛的辩题。早期“国辩”和全国大专辩论会(以下简称“全辩”)中,哲学性、抽象性辩题占有较重分量,如“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等。这类辩题需要辩手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理论水平和逻辑思辨能力,较为考验辩手的功底。随着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时事话题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现象性辩题、政策性辩题也更多地走上了辩论的赛场,像“各国政府应不应该全面禁烟”、“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否会导致文化一体化”、“亚洲金融危机是否由经济因素造成”等。这类辩题则需要辩手把握动态时事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在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在场上能有足够的控制力。对于这类辩题,中心观点、切题角度的新颖往往会给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着一届届大赛的进行,比赛的规则和赛制也在发生着改变。从93年到05年的“四人制”变为07年之后的“三人制”,从早期主要以3分钟的陈述为主变为后来加入了更多短兵相接的环节。除此,还增加了评委提问、大众评审团投票等环节。这些改变令比赛更具有观赏性和挑战性,也更加考验辩手的随即应变和临场反应能力。思维的激烈碰撞,语言的闪电摩擦,无一不辐射出辩论的灵魂与魅力,将“国辩”继续推向下一个高潮。
标签: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