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暑假不放假——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上大、上外等6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百余名大学生分别前往上海16区融媒体中心,踊跃参与暑期“四力”实践活动。
澎湃新闻开设《大学生在基层——“四力”实践活动作品选登》专栏,从中感受大学生们深入小区听民声、奔赴远郊接地气的精神面貌。
(资料图片)
炎炎夏日,闷热的天气令人难耐。不少老人选择足不出户,将自己的餐食“托付”给社区食堂。
运和源中央厨房的为老送餐员陈名远骑着车,在接近高温线的天气里,穿梭于大街小巷,按时将老人们的餐食送上门。“很热,但干久了就习惯了。”陈名远说,“这些老人的子女大都不在身边,基本上都是等着我们送餐,希望能尽力照顾好他们。”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杨浦”微信公众号 图
送餐的工作并不轻松。饭点到来之前,送餐员们早早赶到运和源中央厨房门口,将老人们的午餐装车。每个送餐员每天要负责配送八十多份餐食,配送目的地也比较零散。不少老人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小区,大家一层层爬楼送餐,衣衫湿透成了“家常便饭”。
面对工作中的“难点”,陈名远总是乐呵呵的。他带着用保温锡箔仔细包好的午餐,利落地送餐上楼。一路上,还熟稔地和遇到的老人们打招呼。“和天热、爬楼相比,让老人能够方便地吃到饭,才是头等大事。”
时间长了,送餐员和老人们形成了“默契”。记者看到,一户老人家门口放置着一张矮凳。陈名远说,有的老人听力退化,担心听不到送餐员的敲门声,又怕耽误送餐员们的时间,便将凳子摆在门口,无声地留言道:“把午饭放在上面就好”。
陈名远说,“还有的老人会卡着我们送餐的时间,提前打开家门或是在门口等待我们。”果然,当天上午,住在渭南路的谷阿姨准时等在了家门口,“无论是什么天气,刮风下雨,他都会准时把饭送上来。”
送餐员们的兢兢业业,也令老人们安心和动容。陈名远说,有时候身体不舒服或情绪低落,老人们总是第一时间发现,嘘寒问暖,细语抚慰。这份因送餐而建立起的“双向奔赴”,是他多年坚持这份工作的动力,“有时候我们也会觉得累,但是收到老人们的鼓励和关心,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和常规配送不同的是,老人们的午餐往往要提前送达。运和源为老送餐项目负责人赵女士介绍,“老人们吃午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早,而且一些老人有基础病,得在固定的时间吃饭,如果送餐晚了,可能会引发低血糖之类的症状,所以我们送餐都是只早不晚。”
(原标题为《这份小餐盒里,装着沉甸甸的“信任”与“默契”》)
标签: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