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巨制“败”给现实之痛 是票房意外吗?

时间:2023-08-18 11:27:35

就在自媒体疯狂讨论费翔的胸肌、质子的身材的时候,电影《孤注一掷》上映了。只用了7天,这部投资8000万元的电影,票房已经突破了17亿元。而投资30亿元、被称赞为“目前中国电影工业能企及的标杆”的《封神第一部》,获得17亿元票房的时候,已经是上映的第16天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封神第一部》和《孤注一掷》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主流院线商业电影,题材表达尽显严肃,都有实力演员或流量演员加持……如果仅仅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封神第一部》应该更具有获得高票房的可能,高科技数字特效、经典的传统IP;而《孤注一掷》有着诸多市场不看好的因素,制作成本不高、主旋律标签、正面人物形象刻板、没有顶流演员……《封神第一部》和《孤注一掷》都是不错的电影,两部影片上映时间相近,票房表现却出乎意料。二者境遇差别背后的原因,值得电影从业者、研究者思考。

五色令人目盲

作为一部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IP的电影,《封神第一部》在传统的外壳之下,建造了一个具有西方神话色彩的故事。尽管主创强调这部影片的中式审美,强调在文物古迹以及传统美术作品中寻找灵感,但是在人物造型方面,纣王、质子等几位主要角色的形象,仍然有别于观众的固有认知。当我们兴奋于现代人对肌肉线条的展示和推崇时,也就消解了中国传统的对“气”和留白的注重。

对审美传统的依循,并不只是个体或者局部元素的借鉴,而是艺术气质和文化精神的整体呈现效果。中国历史上的建筑、器物、服饰、音乐、戏剧等,都出现过恢宏、繁缛、盛大、辉煌的追求,否则哪里还会有“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黄金双阙水晶宫,滟滟银潢贯碧空。一曲霓裳羽衣舞,桂花如露湿天风”。但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更注重的是虚实相生所产生的“意境”之美、留白的空灵之感。

传统审美与时代审美相结合是必然的,这本质上是当下艺术家的艺术思考与观赏者的趣味之间的一种关系。对于观赏者来说,欣赏的过程,是建立在个人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审美体验上的主动思考。当意境消失的时候,就意味着创作者剥夺了观赏者主动思考的空间,把观赏者“囚禁”于其建立的一个封闭的视听系统之中,向其单向输出。这倒是应了《封神第一部》里的那句: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要你看到的。

平民的缺失

在这样一种“五色令人目盲”的视觉系统里,创作者架构的神话故事,其实距离“封神”这个传统IP已经很远了。导演对于“原欲”的体现,对“弑父”的思考、权力的批判,根本上是基于现代性视角的思考。

实际上,电影里不管是纣王还是西伯侯姬昌,都是权贵阶层的代表;以有道伐无道,只是贵族之间的权力游戏。当西伯侯姬昌被游街示众、被扔烂菜叶子时,这个封神世界里的百姓依然是愚昧的,是被权力统治蒙蔽的可怜人。他们需要被拯救,被正义的善良的贵族所拯救。

但是在《封神演义》这部明代的神魔小说里,除了有道伐无道的政治斗争,还能看到民众的力量,看到权力阶层和知识精英的懦弱、无能,也能看到神仙的世俗化甚至是不堪的一面。例如闹海的哪吒,由于只是一个孩童,更能体现他就是一个普通人。当他斩杀敖丙的时候,寄托的是普通民众对于权势的反抗。又如姜太公卖面的情节,姜子牙娶了马氏,处处倒霉,一位身担重任的“超能力者”,却也只是一个生活中的“废物”。此时的姜太公被演绎得如此窝囊背运如烂柯山的朱买臣,恐怕也是作者的一种调侃。

《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并不是要架构一个神仙体系,而是以平民视角讽刺和批判当时社会的权力斗争、官场腐败,体现的是老百姓的好憎。所以这部小说里不仅刻画了商纣王的残暴好色,也刻画了女娲娘娘的自私和“甩锅”;纵然是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这样的大仙,也拉帮结派,搞政治斗争。仙、神、人是一体的,甚至最后封的那些神,与其说是“神”,不如说是“官”。

《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尽管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并不能问鼎,但是它的平民视角确实可圈可点。也正是因为这点,才会演绎出后来对强者高喊“再欺负人我扒你们的皮”的动画片《哪吒闹海》,而后又衍生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当然,“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原本出自道教,这部影片中其意思已经与原意有了根本不同。

遗憾的是,这种平民视角在《封神第一部》中淡化甚至消失了,即便影片金句层出,也对现实进行了隐喻与批判,但是它终究把推动社会进步的希望放在精英阶层上。

值得玩味的是,《封神第一部》通过建立一个封闭的视听系统,让受众接受其观点和表达,本质上是传统知识精英的精神灌输——在“弑父”的同时,又建立了另一个“爹”的形象。

现实之痛的吸引力

“爹味”在电影《孤注一掷》里也没能完全规避,女刑警队长这一角色招来了议论。但就整部影片而言,我们甚至看不到创作者对欲望和恶的见解:王传君饰演的诈骗集团头目为什么那么坏?王大陆演的那个角色为什么那么痴迷网络赌博?李东海演的那个角色为什么会在恶中还有一点善?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物形象是单薄的,是不完美的呈现。但是观众愿意认认真真地看完人性的丑与恶,关注这些人物的处境,去脑补、分析恶形成的原因。

《孤注一掷》与当下生活直接关联,再加上社会热点的加持,它获得高票房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除此以外,我们还应看到这部影片中被骗的人,不仅有社会底层,也有知识精英、中产阶层。在愚蠢和贪欲面前,人人平等。执法者固然可以帮助受害者找回公平,但是真正能够救赎自己的,只有自己。而每个“自己”联合起来,不分阶层、不分贵贱,就能够对抗“恶”,对抗“恶”的来源。通过现实的具体的事件让观众完成了思考和挖掘,这恐怕是这部影片与当下观众能够无缝衔接的最主要原因。(水满则溢)

标签:

来源:北京青年报
0
上一篇:高空塔吊竟现“飞贼” 徒手攀高终进牢房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