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爱的日子里,看爱情里最美的模样

时间:2023-08-22 10:46:2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天是七夕,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我们邀请了三组“最美家庭”,分享爱情最美的样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李守白一家:40年的“互补”

跟每个周末的清晨一样,忙碌了一周的李守白没有让自己在床上多待一分钟,而是早早出现在厨房,开始为妻子和女儿准备一桌丰盛的早餐。

饭桌前,李守白眼中的妻子依稀还有着40年前的模样。

1983年,20岁的沈瑶进入上海民用建筑灯具厂工作。和她同期入职的,就有比她大1岁的李守白。也许就是人群中多看的那一眼,李守白一下子被娇小可人的沈瑶吸引住了。为了追求沈瑶,擅长绘画和剪纸的李守白,每天画一幅“情书”塞在沈瑶的办公桌里逗她开心。就这样,两个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年轻人,逐渐日久生情。

从恋爱到结婚,再到女儿的出生,一切水到渠成。不久后,李守白作为上海市民间艺术代表团成员去新加坡参加文化交流。其间,有公司看中了他的才艺,邀请他到新加坡发展。

漂洋过海,爱情之舟会迎来怎样的风浪?

有机会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李守白固然高兴。可是想到女儿出生不久,自己一旦出国所有的家庭重担就会落在沈瑶的身上,李守白又有些忐忑。没想到,沈瑶十分支持他出去闯一闯。就这样,而立之年的李守白,前往新加坡做签约画家。而沈瑶留在上海独自照顾女儿之余,也转而到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工作。

有一年,沈瑶从上海前往新加坡探亲。飞机上,她遇到了上海和平饭店的老年爵士乐队。闲聊中,老克勒们自豪地告诉沈瑶,“老上海题材”炙手可热,蔡琴在上海唱老歌,关锦鹏在上海拍电影《长恨歌》。

见到李守白后,沈瑶与他分享了这段“小插曲”,这也让有着近10年海外艺术生涯的李守白重新思索——在新加坡,人家想让你画什么,你就得画什么,让你怎么画,你就得怎么画,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能留下自己的作品。

“你一个上海人,为什么不去画上海的风貌呢?”沈瑶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李守白,是啊,我就是石库门里长大的,更有底气可以把上海味道挖掘出来。

然而,重回故乡,于李守白而言就意味着重新开始。当他反复琢磨,将自己对石库门的记忆和眷恋融入一幅幅画、一张张剪纸,实现自己艺术梦时,沈瑶也毅然辞去了铁饭碗,选择与丈夫携手创业,当好左膀右臂的角色。

从以李守白的名字创立“守白艺术”这一品牌起,沈瑶就全身心支持丈夫的事业。他们女主外男主内,商业上的洽谈,全由沈瑶负责,李守白只用专心创作。

当然,这对“好搭档”也时而会在工作上产生争执。处女座的沈瑶是个凡事都追求完美的人,哪怕一个标点符号有问题都必须立刻重做。幸好,沈瑶的“强势”在李守白看来是种“互补”:一切都是为了艺术。也正是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早就拥有“现代重彩画家”“海派剪纸艺术大师”等众多光环的李守白,仍然坚持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周佳一家:7小时的“约定”

上海与摩洛哥,跨越欧亚大陆。

2019年2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的眼科医生周佳作为上海援摩医疗队的一员,首次踏上这个位于地中海、大西洋和撒哈拉沙漠之间的非洲国度。

周佳和同批援摩的医疗队员的执业地点是摩洛哥北部的一个山区里,虽然它有着一个寓意非常美丽的名字“舍夫沙万”,但是比想象中更糟的医疗条件还是让大家叹了口气:病房只有一些最基本的药物、手术室器械非常简陋而且不好用、大部分病人都只会说阿拉伯语……

在克服语言障碍、医疗物资短缺、生活习惯差异等各种困难的同时,中国医疗队承担着门诊、急诊、病房、手术等全系列医院医疗工作。而周佳作为全沙温地区唯一一位眼科医生,“24×6”是常态,每周只有周日一天休息,除了手术,还要兼顾门诊和急诊。

休息时唯一的愿望,就是和丈夫视频。周佳和丈夫相识于复旦校园,多年来,他们奋斗在临床第一线,专注于自己的专业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两人团聚吃一顿晚饭都是“难得”之事。但他们彼此没有丝毫怨言,而这一次周佳上飞机前,性格内敛的丈夫坚定地对她说:“你在前方好好工作,后方我来管。”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因为有7个小时的时差,周佳和丈夫说好每天中午12点联系,和两个女儿说说话。但是这个小小的“约定”总是被看不完的病人打断,很多次等下了手术台,孩子们早就睡了。好在家人的理解和包容,给了周佳信心,让她可以更积极地融入到当地的医疗工作中去。

报喜不报忧,是周佳和丈夫之间无言的默契。在摩洛哥的第一年,每一次头疼脑热,周佳都是独自撑过去,而在上海的一大两小,也是如此。唯独有一次,8岁的大女儿腿部受伤骨折,尽管及时包扎,但是后来拆石膏时才发现恢复情况并不好,这让周佳头一回有了“鞭长莫及”的焦虑。

第一次,周佳有了撑不下去的感觉。而最终让她安下心来的,还是丈夫一锤定音的支持:专注于工作,这里再难,有我。

还有什么比这更浪漫、更坚实的允诺。周佳说:“家就是温馨的港湾、奋斗的动力!幸福源自于此!”

周琳禕一家:“零一”妈妈的转变

周琳禕,微信昵称“壹姐”。她曾经在世界500强工作多年,如今则是上海浦江汇社区公益发展中心的核心力量,成为孩子们心中的“零一”妈妈。

“壹姐”并不是一直都像她的微信名这么“霸气”的。

因为一次意外骨折,周琳禕离开了工作了15年的互联网公司。在成为全职妈妈的那两年里,她变成了一位围着孩子、围着厨房、围着家人的“三围”女人。全职妈妈当然有自己的价值和幸福,但周琳禕发现她做不好这个角色,也因此总是心情低落、不修边幅。

看到妻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周琳禕的丈夫除了鼓励她,还为她报名提升自信的培训班。有一回周琳禕在宁波培训,丈夫知道她认床,在外面睡不安稳,而那天从宁波回上海的车票也已售罄。于是丈夫一下班就驱车百公里接她回家。返程途中一路电闪雷鸣,周琳禕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爱,让周琳禕的心渐渐开阔起来。

周琳禕的丈夫是一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在他的激励下,周琳禕开始拿出更多时间来帮助有需要的人。从2020年7月开始参与志愿者工作起,周琳禕发现,自己从过去遇事就会抱怨的倾诉者,变成了化解抱怨的倾听者;同时在家人的支持下,又一步步从一名志愿服务的参与者,逐渐转换为志愿服务的发起者、志愿项目的开发者、志愿服务的创新者、志愿制度的规范者,最终成为了志愿服务的引领者。

这些年,周琳禕积极参加上海、普洱两地志愿者学习交流活动,帮扶云南普洱困境儿童,顺利启动“玩具漂流”及“上海妈妈讲故事”项目。也因为这次机会,在丈夫的支持下,两人还资助了一个女孩,帮助她顺利完成学业。

在不断向身边人宣传志愿者服务精神及理念的同时,周琳禕还希望成立一个志愿服务“批发”站,将所有优秀的人集合在一起做快乐且有意义的事。如今,周琳禕建立的亲子志愿群早已从最开始的7组家庭,发展到如今上百组家庭的规模。

这其中,当然还有周琳禕丈夫和孩子的身影。“周末的二人世界和亲子时光,很多时候就是在志愿亭度过的。”

如果要问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周琳禕会回想起那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丈夫驱车百公里接她回家。那一定就是爱情里最美的样子。

标签:

来源:上海黄浦
0
上一篇:争当高质量发展标杆 上海制造业大区嘉定“动作频频”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