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好了迎接新冠的准备,却没有做好失去亲人的准备。”几天前,刚刚失去母亲的李女士,坐在心理医生张媛媛的诊室里诉说。
【资料图】
心理专家张媛媛是宁波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1月12日,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区别于因长期病程去世的老年人,新冠感染后的离世往往更突然。“一般情况下,突然意外丧亲,比有长期心理准备的,所承受的哀伤会更多,恢复时间也会更长一些。离世者年龄越轻,越是出乎意料,家属就越容易出现创伤反应。”张媛媛表示。
李女士的母亲70岁左右,在感染新冠病毒后高烧不退,住进医院后当天就体温正常,一切平稳。本以为回家休养慢慢康复就好,不想之后情况急转直下,母亲病情突然恶化,毫无防备地就离开了。李女士说:“一夜之间的事,匆忙得连告别都来不及。”在母亲离世后,她开始出现失眠、抑郁等症状,主动来院就诊。
“在我们意识层面,我们完全明白,早晚有一天要面对亲人的离世,但真正面对的时候却没有那么容易。”张媛媛说,不管我们多大年纪,也不管至亲已经多大年纪,他们的离开,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次重大的创伤和丧失。
关于如何面对亲人在疫情中的突然离世,如何安置哀伤,张媛媛给出了一些建议。她说,很多人可能在这次疫情中会面临类似创伤和丧失,希望这些建议能让他们不那么仓皇失措。
以下是张媛媛的口述:
丧失是每个人必经,哀伤亦是。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的丧失,人生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 比如:失业、失恋、离婚、亲人离世……丧失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只不过是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不同的丧失。
哀伤是指由于丧失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身体反应,丧亲也包含在丧失当中。哀伤,可能或长或短,可能或轻或重。 哀伤不仅仅会导致心理痛苦,也会引起身体的问题。
亲人突然离世后,分离性焦虑并持续不断地想念逝者,会有悲伤、内疚、愤怒、否认、责备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在这段时间里无法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处于麻木状态,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一些功能。并伴随着一些身体的反应,例如食欲不振,睡眠质量较差,经常失眠等。
每个人个体情况不同,走出哀伤的时间也会不同。随着时间流逝,90%人会在半年左右,逐步走出哀伤情绪。
但这不意味着不再哀伤。在特定的日子、场景,依旧会引起情绪,但是已经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适应了没有逝者的生活,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整合性哀伤。
有一小部分人,在丧失后超过半年以上还持续情绪低落,无法接受至亲去世或是关系断裂的事实,出现睡眠紊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不能重建积极的生活,就说明整合哀伤失败,会演变成为病理性哀伤,需要及时就诊获得帮助。
当丧失与哀伤发生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哀悼来完成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悼。在中国的传统哀悼过程,也是丧亲者接受逝者死亡事实的过程。
尽管我们多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一般情况下,时间会帮助我们逐渐去接受并勇敢面对这样的事实,只是我们需要时间,你也需要时间让自己去释放和表达哀伤,表达不舍,表达爱意,甚至表达愤怒。
尝试在一段时间后,做自己喜欢的事,重新感受愉悦感,建立内在支持系统。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从倾诉中获得温暖和支持。
经历这个哀伤的过程,以及从损失中走出来,并不代表你会忘记那些离去的所爱之人,你依然可能感觉你与丧失的人深深的联结着。因为哀伤源自于爱。
我们不能改变至亲的离去,但是我们与他们的联结一直都在,他们生前对我们说的话,对我们做的事情都还在,而这种联结就是爱的力量。人死后并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更深刻的方式留在生者的生命里。丧失不是失去,而是爱的延续。
经历过至亲离世,我们可能会更深刻地感知到生命的意义。我最后的建议是,尽可能多的去陪伴父母和家人,趁还来得及。
标签: 心理专家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