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0名老乡回来了!
4月4日,第二届中国宜商大会暨宜商总会成立大会召开,近600名宜商回乡参会,会上签约投资额581.6亿元。
【资料图】
2021年以来,宜商回乡投资规模超1200亿元,100亿元以上4个。悄然间,“回安庆、建家乡”“回安庆对了”成为一种现象级趋势和宜商们的共识。
他们为什么都回来了?安庆究竟做对了什么?策叔今天从两个百亿大项目落户安庆桐城市为切入点,以解外界之问。
桐城市
01
“内搭平台、外联老乡”
说起桐城,可能有些人不是很熟悉,这是一座安庆市下辖的县级市,西依大别山,东临长江,因桐城派而出名,非常出人才。
最负盛名的便是诞生于桐城的“桐城派”。三百多年前,桐城派横空出世,“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雄踞文坛两百余年,为桐城赢得“文都”之美誉。
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过去曾走出了“宋画第一”李公麟、“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现当代又走出了5000余名博士和近20位院士。
近20位院士,是个什么概念?在安徽排第一,在全国县市中也位居前列,要知道,桐城,只是一座75万人口的县级市。
一个县级市,能成长出近20位院士,其中不乏科学巨匠,这着实令人感到惊讶。
不仅如此,策叔注意到,放眼全国,还有许多优秀的桐城籍企业家,他们在各行各业打拼,书写着商界里的“桐城传奇”。
而桐城招引的两个百亿大项目,正与桐城的人才优势密切相关。
一个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玻璃新材料技术专家彭寿,引进的中玻太阳能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落地桐城,总投资107亿元。
另一个是桐城优秀企业家、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缜,国轩年产40GW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00亿元。
左手中玻太阳能,右手国轩高科,双百亿项目落户桐城,一举创造了桐城市招商引资的历史,瞬间刷爆朋友圈。
由此也让外界发问:桐城,是怎么做到的?换句话说,桐城的人才优势一直都在,为什么从2022年开始,老乡们逐渐回来投资兴业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将人才优势转化成经济发展优势。
2021年,桐城所在的安庆市在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安庆在外人才资源富集的优势,提出一条全新的战略路径——“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并将此作为安庆在区域竞争中破局起势、后来居上的突破口。
通俗点说,就是将目光瞄准老乡,搭好园区等各种平台,解决老乡回来干什么,到哪去干。
战略一旦确定,执行就是重中之重。桐城迅速行动,统筹一切资源、动员一切力量、穷尽一切办法,归集人才数据 21万余条,建立了多达4万人的在外人才信息库。
在这个人才信息库中,桐城对每一位人才的工作地、学历、从事行业等多项指标进行了精准画像,并绘制成“人才地图”,为桐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提供信息支撑。
有了“人才地图”,还得明确方向和重点,这样才能按图索骥,精准招商。“县域招商就如同撑一艘小船在海洋里漂浮,深圳、杭州等大城市是巨轮,县级城市像一个小舢板,必须要把握主流,看清航向。”桐城市招商中心主任谢婷说。
那么,桐城的“航向”在哪里?
桐城市筛选确立了集优势、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新材料、医工医药健康“两新一同(医)”新兴产业,作为桐城对外招商的出手之牌。
航向明确了,“人才地图”有了,发现彭寿和李缜正是“两新一同(医)”领域的龙头企业,自然成为桐城招大引强的重中之重。
但老乡不是说回来就回来的,他们也有自己的顾虑:“回乡投资发展好了,有人会说赚家乡钱;发展不好,感到丢脸,愧对家乡人民。”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招商环境下,仅靠打“乡情牌”“乡愁牌”,很难引得“雁”归来,得拿出真招、实招。
桐城,打出了怎样的招数?策叔从桐城国轩的一个时间来说。
桐城国轩项目
02
一个微信群的背后
8个月。
这是桐城国轩从签约到开工的时间,在8个月时间里,政府、企业同向发力,完成项目报建、土建工程、二次工业工程、设备安装调试、生产爬坡5个阶段的工作,生产线顺利投入生产,用实际行动刷新“桐城速度”,让企业惊呼“飞一般的速度”。
桐城是如何做到的?顶格战法成为桐城成功的关键。
为推进工作,安庆桐城市县主要领导齐上阵,冲锋在前,安庆市委书记张祥安亲自率队两次到访国轩高科总部洽谈,彰显了十足的诚意和态度。
2021年7月22日、8月13日,间隔不到一个月时间,桐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两次到访国轩高科招商路演,科干专业招商组及时跟进。
“作为这个项目招商全过程的见证人,我切实感受到安庆市委市政府和桐城市委市政府领导在这次招商中的诚心和意志。”桐城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平说。
经过多次诚心拜访,11月2日,一期总投资70亿元、年产10GWh的国轩项目成功签约,面对如此大的项目,桐城没有半点沾沾自喜,而是充满“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就在签约当天,一个名为“桐城国轩协作群”的微信群立即成立,桐城市各级领导、经开区各相关单位、投资方、项目参建单位悉数入群,大家时刻关注着项目施工的进度,协调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以高位指挥确保高效建设。
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桐城国轩协作群”折射出的是桐城对大项目的鲜明态度:最大诚意、最优服务和最实举措。
国轩项目签约后,桐城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举全市之力,统筹调配资源,全方位保障项目建设,为国轩提供“妈妈式服务”,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并开通“重点项目直通车”,实行要素保障优先、全程帮办代办,全力保障建设一天不耽误、一时不延误、一刻不停顿。
在顶格战法和“妈妈式服务”推动下,桐城国轩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用时60天完成175户征迁任务,用时4个月建成110千伏专用变电站;环保、建设等部门提前介入、统筹联动,实行审批事项交叉办理、容缺办理,经开区“一枚印章管审批”,压缩工期340天……
2022年8月8日,国轩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这么大的项目,从落地到投产只用了8个月,比国内其他省份的相同项目快了5个月。”江平在谈及桐城的办事效率时,直言“快得超乎想象”。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为着项目干,桐城的真招不仅彻底消除了李缜的顾虑,更坚定了他在桐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桐城国轩项目,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能够实现投产,也印证了家乡加快发展的决心,增强了我们投资家乡的信心。”
一期正式投产的当天,二期开工建设,李缜追加了120亿元的投资,从一开始的年产10GWh变成年产40GWh,一举创造了桐城项目建设的“二期现象”。
这其中,既有李缜浓浓的桑梓之情,也有桐城市殷殷的重商之情,政企同心最终实现了双向奔赴,促成了桐城国轩项目的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桐城中建材项目
03
源于乡情,不止于乡情
杰出的老乡哪儿都有,问题是怎样去感召他们回来?从桐城招引到两个百亿大项目中,我们可以探寻到一些启示。
第一条就是,立足自身,寻找老乡。成功的老乡有很多,但不一定都适合自己。“对桐城来说,就是立足‘两新一同(医)’新兴产业,在‘人才地图’里寻找老乡。”桐城市副市长张林说。
“盯上”老乡之后,桐城领导重视、顶格招商。在桐城,每个市级领导都有招引任务,书记、市长亲自外出招商、定期调度,并实行每月带队外出招商考察制度,对招引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全程参与、全程推进、全程服务。
“市领导看到大项目眼睛冒金花,充满了猛虎下山的冲劲、虎口夺食的拼劲。”桐城市发改委主任杨林阳说。
在国轩项目招引中,不仅桐城市级领导带头冲锋,更有安庆市多位领导的顶格站台,极大地鼓舞了招商队伍的士气。
在很多企业家眼中,一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对待企业家的态度,就是第一感召力,领导带头出面,真诚与热情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形象。
顶格之下,便是凝聚合力、持续跟进。桐城不仅有市领导干部带头拼,还有14个正科级以上领导任组长的科干专业招商组合力干,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持续拼搏,营造了“大招项目、招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杨林阳说:“桐城有句土话叫‘狼汉不如犁汉’,意思就是再狠的人也怕较真坚持的人,桐城招引大项目靠的就是这股韧劲。”
第三便是,建好平台、优化服务。招得来是基础,落得下、发展好才是关键。没有平台,再好的项目也会停留在纸上。
而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园区平台,为让桐城国轩落得下,桐城持续推进经开区“一枚印章管审批”,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实现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建强园区平台,在2022年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桐城经开区位居全国第83位、全省第5位。
更重要的,为了项目的后续持续高质量发展,桐城还在做大资本和科创平台发力,成立了多支产业基金,规划建设院士科创园,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科大等知名科研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着力破解县域发展资本、科创动力不足难题。
为让企业发展得好,桐城是项目建设到哪,服务就跟到哪,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周,打造让企业安心、舒心、顺心的营商环境。
2022年4月20日凌晨00:12,江平在“桐城国轩协作群”发了一张截屏图片,内容是第二天需要增加70名现场作业工人的信息。尽管已是深夜,但在信息发出20分钟后,桐城市委及桐城经开区负责人先后回复了信息,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这让江平很是欣慰:桐城项目的整体进展速度只能用“快”来形容,遇到困难在群里反映一下,政府立刻来解决,反馈快,解决得更快。
不仅于此,桐城还就融洽政商关系、蓄积发展动能,开启了单月“与企桐行”早餐会和双月夜话会模式,早餐会旨在研究“解题之法”,夜话会旨在开拓“发展思路”,政企双方同心同向同行、共襄发展。
“与企桐行”双月夜话会
复盘桐城国轩项目,不难发现,项目虽源于乡情,但不止于乡情,更在于桐城一整套招引的打法创新,成功打出了桐城招商引资的“新攻势”。2022年,各地乡友共投资或引荐项目9个,其中包括这2个百亿大项目。
对于桐城来说,2个百亿大项目影响深远,将为桐城“进十强、冲千亿”增添强大底气。
“百亿项目不仅会给桐城带来新的增长点,大额的税收,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最重要的是带动大量的年轻人就业,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和朝气,重塑这座城市的气质。”桐城市市长刘存磊说。
2023年1月,安徽省省长王清宪在参加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安庆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为什么桐城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么多的院士、企业家,在安徽县域经济实力排名却从第2掉到了第16,没有成为前5?”
透过这2个百亿大项目,桐城正在找到破题的方向。
(原标题为《为什么是桐城?》)
标签: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