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优良率达72.4%,连续第二年排名全国次席——
学生体质跃升的广东“密码”
近日,广东正在对全省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工人日报》记者在近期的专项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优良率不断跃升,其背后是通过全员体育扎牢基础,充分调动和整合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资源,同时在发展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上做足文章的结果。
(资料图片)
全员体育扎牢基础
“大家都很棒,不要紧张,按照平时心态认真做就行了。”日前,在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广州市花都区新和小学的抽测现场,校长杨丽霞引导着四年级60名学生参加测试。测试包括身高和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及短跑等项目。杨丽霞表示,得益于开展全员体育,扎牢了学生的体质基础,近年来学生们的体质状况得到不断改善。
在2020、2021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复核中,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抽测优良率分别达到64.7%和72.4%,较2015年提升20%以上,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二。
全员体育的基础是开好体育课。据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副局长罗锦虹介绍,荔湾区要求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与健康课,保证学生每天1.5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在校进行体育锻炼,广东省教育厅还要求,中小学每天上午应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东莞市的学校在体育大课间上不断推陈出新。例如该市南城阳光第六小学为持续调动学生出操做操的积极性,施行两年一创新的办法——在保证广播操、跑操两个常规项目之外,还融入花样交叉跳绳、武术操、韵律操等,激发了学生参与大课间的新鲜感。
在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校长万飞看来,现在“无体育无未来”的理念已深入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内心。“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不会浪费时间,反而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拼搏向上的精神,对于文化课学习产生的疲劳也能起到调节作用。”
调动整合三方资源
要充分发展全员体育,促进体教融合,不少学校都面临资金、师资、场地设施匮乏等短板。为此,广东省通过融合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三方资源,凝聚形成学校体育发展的合力。
对于师资问题,广州市荔湾区通过公开招聘充实体育师资力量,有的学校在落实编制老师专职专用基础上,采用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引入教练员帮助指导学校体育工作。荔湾区林凤娥小学校长彭文辉表示:“通过政府扶持以及盘活社会资源,我校的篮球项目开展得越来越好,曾多次获广东省小学生篮球赛冠亚军。”
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六小学是该市学生击剑训练基地之一。击剑这一小众项目能够进入小学,是政府、学校和社会三方通力合作的结果。
据校长梁惠兴介绍,由学校提供场地,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从俱乐部中聘请教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击剑的特长,还能从中发现竞技体育人才。
要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少不了各类赛事的举办。据深圳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冯妍妍介绍,通过整合学校和社会的体育场地资源,深圳已建立起常态化校园体育竞赛机制,不断巩固“市—区—学校”三级体育比赛体系。
“专”字上面下足功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跃升的另一项法宝,是很多学校在“专”字上面下足功夫,精耕某项或某几项体育项目,形成本校特色。
深圳市盐港中学在田径方面驰名广东省内,近些年培养出健将级、国家一级、国家二级田径运动员100余名。对此,盐港中学艺体处主任宫照石表示:“我们要为更多青少年打通成才通道,体育就是其中之一。精耕田径这条路对教师来说可能辛苦,但看着孩子们成才倍感幸福。”
校园足球是广东不少学校着力发展的项目,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深圳市罗湖区。作为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示范校,罗湖区锦田小学现在班班都有足球课,班班都有足球队,足球文化氛围浓厚。
在锦田小学上一年级的张乘,靠精湛的颠球球技已成为全校的“明星”,他的指导老师李欣感到非常欣慰。作为前女足国青队选手,李欣认为,在小学阶段,让更多孩子接触足球比训练少部分出成绩的孩子更重要。
相比田径、篮球、足球等运动,广东很多学校还着眼于一些小众运动和相对冷门的项目,力求将其打造为自身的体教融合“金字招牌”。
毽球作为小众项目,在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开展得非常火热。在2021年陕西全运会上,毽球项目首次被列入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当时该项目6枚金牌中,广东省获得5金1银。其中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就贡献了两金,被誉为“毽球冠军摇篮”。
“这个项目有跑、跳、踢各种动作,需要极佳的反应能力、判断力、灵敏性和准确性,非常综合全面。”带出冠军队伍的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教师蔡金玉对记者说。
对此,广东省教育厅体卫艺处三级调研员董业权表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科学布局全省中小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创新评价机制,引导更多学生从体育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标签: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