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个助贷平台进行借款,不仅原先承诺的3.6%的利率变成了10%,孙先生还被诱骗额外支付了53900元的所谓“风险管理费”。
经警方侦查,一个冒充正规助贷平台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该团伙冒充正规助贷平台客服,以虚假低利率吸引客户,为避免客户发现真实高利率,以渠道优惠为由,索取客户信息代办贷款,其间使用话术骗取大额风险管理费。
(资料图)
实际上,客户自行从该助贷平台上也能以真实利率申请贷款,且无需缴纳所谓“风险管理费”。
日前,上海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初步查证涉案金额达500余万元。
超低利率的贷款?
2022年12月10日,上海市民孙先生向闵行公安分局报案,称自己通过一个助贷平台进行借款,不仅原先承诺的3.6%的利率变成了10%,而且还被诱骗额外支付了53900元的所谓“风险管理费”。
据孙先生陈述,当月初,他接到一个自称某网络助贷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表示可以提供年化利率3.6%的贷款。如此低的利率成功引起了孙先生的兴趣,遂按照要求微信添加了一位名叫“周周”的工作人员,后者很快向他推荐了一款“发票贷”,详细介绍了“年化 3.6%、先息后本、随借随还、当天放款”的贷款细则,并表示只要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和企业税盘就可以完成贷款,无需抵押、无需担保。
作为一家企业的法人代表,孙先生自然清楚这些贷款条件极为优惠,但谨慎的他还是提出了质疑。按照他的要求,“周周”出示了平台的资质信息和本人工作证,并表示该项贷款是享受了“国家优惠政策”且只能通过他提供的渠道申请。
至此,孙先生不疑有他,便扫取“周周”提供的二维码进行了信息填报和放贷额度申请。
诈骗团伙置办的假冒证件。本文图均为 上海市公安局 供图
20多分钟后,“周周”表示贷款审核通过,随即组建了包括客服“宋经理”、孙先生及孙先生企业会计在内的微信群。在群里,孙先生按照要求不仅提供了手机验证码,还逐步发送了身份证信息,完成了包括人像识别在内的一系列身份验证操作,最终由客服代为从平台贷款共计89万余元人民币。
其间,“宋经理”以可能存在“还贷逾期”“无法还贷”等风险为由,要求孙先生支付贷款总额6%的风险管理费。考虑到即使加上这笔额外费用,贷款三年的年化利率也只有5.6%,仍大大低于正常贷款利率,且有平台能够保底,不至于因意外情况影响征信,孙先生最终支付了这笔“风险管理费”。
然而,在银行放款时,孙先生突然发现贷款年化利率为10%,而非之前承诺的3.6%,即向客服人员提出了质疑,没想到对方以审核需要时间等理由不断搪塞,最终彻底失联,孙先生遂报警。
“业务员”的诈骗话术。
隐藏的犯罪团伙
接报后,闵行警方立即对该助贷平台展开核查,发现该平台汇集了各金融机构的贷款产品,主要为金融机构和贷款客户提供助贷服务,利率等信息都在产品页面明示,有需求的客户通过平台比较各个贷款产品后,可以直接向相应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平台不收取额外费用。平台没有设置从事电话推销的客服部门,也没有“风险管理费”的收费项目。
不过,孙先生向警方表示,在贷款过程中,其并没有直接在平台上操作,都是由“客服人员”代为申请。
种种迹象表明,该案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冒充该助贷平台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据此,闵行警方调整侦查思路和方向,细致梳理了涉案资金的走向,并由此溯源锁定了五家涉案公司,而这五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系犯罪嫌疑人杨某威。专案组随即围绕杨某威,逐步摸清了该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和活动模式,并制定了详细的抓捕行动方案。
“业务员”的诈骗话术。
今年2月9日,闵行警方组织警力赴安徽、江苏五地同步展开集中抓捕行动,在当地警方协助下,成功抓获包括杨某威在内的犯罪嫌疑人30余名。
被骗的风险管理费
经查,该诈骗团伙以公司形式实体化运作,组织分工明确。
犯罪嫌疑人杨某威负责整个团伙的运营管理,陆某某、杨某慧、景某、朱某某和高某某作为骨干成员,分别在当地开设互联网企业,雇佣工作人员冒充正规助贷平台客服人员,通过网络查询企业信息后随机拨打企业负责人电话,以超低利率吸引潜在贷款客户,使用话术获取对方信任后,即转给所谓“客户经理”组建微信群,进一步诱导被害人提供信息并代为申请贷款,从中骗取大额“风险管理费”。
在诈骗过程中,犯罪分子谎称只有他们代为申请才能享受超低利率,以此诱骗被害人提供手机验证码、配合填报验证身份信息等,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在正规助贷平台以被害人身份完成借贷过程,既避免了被害人接触贷款申请页面而知晓真实利率,也避开了平台的甄别和预警。而实际上,被害人自己在该助贷平台上也能以真实利率申请获得贷款,而且无需支付“风险管理费”等任何费用。
目前,犯罪嫌疑人杨某威等28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余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取保候审,案件在进一步审理中。
警方提醒,市民群众如有贷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和平台申请,过程中应当仔细审核对方资质和贷款细节,不要轻信所谓“低利率”的电话推销,不要轻易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尤其不要将手机验证码提供给他人、不要配合他人验证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如果涉及额外费用,一定要多方核实,切勿轻易转账汇款。
标签: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彩迅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